新闻资讯

  • 04
    2025-11

    物权诚信伴成长 法治童心护未来 ——“调解网”开展“法治教育进课堂”活动

    2025年10月31日下午,中华路小学二年级(1)班的教室里暖意融融、活力满满。教室前方黑板上,“做物权小卫士”“做守信好少年”的彩色粉笔字格外醒目,墙面“玉兰精神 中华情怀”的标语与课桌上整齐摆放的文具相映成趣,同学们身着统一校服,小手端正放好,眼神里满是对即将开启的“法治进课堂”活动的期待——“调解网”办公室主任李婷,湖北省志愿者协会法律志愿服务队叶培芬律师及穿红色马甲的志愿者在老师们的热情迎接已笑意盈盈地走进教室。一场关于物权与诚信的趣味课堂,就此拉开帷幕。物权启蒙:从课堂认知到生活实践 “同学们,你们的铅笔、橡皮,算不算物权呀?”叶律师话音刚落,教室里立刻举起一片“小森林”。大屏幕上播放起生动有趣的画面,画面中的小主人公守护自己的绘本、礼貌借用同学的蜡笔,把抽象的“物权”概念变成了同学们每天都能接触的生活场景。 为了让同学们更直观地理解“尊重他人物权”,叶律师特意邀请两位同学上台,现场演绎“互相借书”的情景剧。两位同学完整展示了“询问—获同意—轻翻看—说谢谢”的完整流程,赢得了全班的阵阵掌声。在热烈的互动中,同学们共同总结出朗朗上口的“借物四步走”口诀——“先询问、获同意、再使用、及时还”。叶律师走到同学们中间,亲切地问道:“记住口诀了吗?以后借同桌的尺子要怎么做呀?”同学们齐声回答,清脆的声音里满是自信。就这样,物权意识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悄悄扎根。诚信培育:从故事感动到承诺行动 “说到就要做到吗?古时候有位叫曾子的父亲,为了实现对孩子的承诺,竟然真的杀猪了,你们想知道为什么吗?”叶律师的问题瞬间点燃了同学们的好奇心。随着《曾子杀猪》动画故事的播放,同学们看得目不转睛。志愿者悄悄走到后排,帮看得入神的同学调整坐姿;李主任则用鼓励的眼神,给予想发言却有些害羞的孩子勇气。 故事讲完,叶律师引导大家讨论“生活里的小契约”:“和妈妈约定‘好好吃饭就看10分钟绘本’,算不算契约呀?”“和同学约好‘放学一起整理教室’,没做到会怎么样?”同学们纷纷打开话匣子,有的说“我和老师约好上课不说话,做到了老师会夸我”,有的说“没遵守约定,同学就不相信我了”。你一言我一语间,同学们渐渐明白:原来诚信不是大道理,它就藏在和家人、老师、同伴的每一个小约定里,是连接彼此信任的温暖桥梁。承诺内化:从笔下文字到心中诚信 最让同学们兴奋的实践环节来了——制作“我的承诺卡”。李主任、叶律师、穿红色马甲的志愿者以及老师们分工合作,有的给小朋友们发卡纸,有的弯腰指导不会写字的小朋友们用图画表达,有的提醒小朋友们把字写得更工整美观,还有的迅速记录下小朋友的珍贵瞬间。 教室里顿时变成创意的海洋:有的同学用工整的字迹写下“我会按时还同学的橡皮”,旁边还画了一颗小星星;有的画出两个小朋友握手,标注“不碰他人物品”;还有的特意留出空白,准备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完成“家庭小约定”。李主任、叶律师与老师们穿梭其间,为每一份创意点赞。成长展望:从法治种子到未来花开 活动在温馨的合影中步入尾声。李主任、叶律师与举着承诺卡的同学们合影——镜头里,灿烂的笑容,漂亮的承诺卡,整齐的校服,鲜艳的红领巾构成了此刻校园最温暖的画面。 这场以“物权诚信伴成长,法治童心护未来”为主题的法治小课堂,用同学们喜闻乐见的形式,让“物权”与“契约”从抽象的概念变成了可感知、可实践的生活准则。课后,老师们欣喜地发现,同学们在借用物品时会主动使用礼貌用语,用完及时归还;家长们也反馈,孩子回家后主动分享课堂所学,还拉着家人一起制定“家庭小约定”。同学们在活动中不仅读懂了“法律就在身边”,更在“借物四步走”的口诀里、在“我的承诺卡”的书写里。活动给同学们悄悄种下了知法、懂法、守法的种子,也为校园法治氛围注入了温暖而扎实的力量,静待这些美好种子在日常里生根、发芽!

  • 04
    2025-11

    《工作简报》第5期: “调解网”:创新基层治理模式 助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2025年10月20日,“调解网”事迹获中共湖北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办公室《工作简报》第5期报道,内容如下:“调解网”:创新基层治理模式,助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调解网”是法律志愿服务者成立的公益法律网站,通过普法宣传、法律咨询、居民调解等社区公益法律服务,整合法律志愿服务专业资源,扎实化解矛盾纠纷,推进法治惠民。——汇聚法律志愿者“同心圆”。以“调解网”为纽带,不断壮大“法律服务志愿者”“普法志愿者”队伍,建立了律师、法官、检察官、公证员、仲裁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人民调解员、企业法务以及高校法学师生等1100余人的志愿者队伍。搭建多元化调解平台,整合专业力量,为物业服务、劳动争议、消费、家事、民间借贷、人身损害赔偿、知识产权、建筑房地产等类型的矛盾纠纷提供公益调解服务。——实现公益法律服务“多维度”。在未成年人帮扶领域,已为836名涉罪未成年人指派“合适成年人”,为1324名涉罪未成年人出具社会调查报告,为245名涉罪未成年人提供附条件不起诉期间的考察帮教,共计帮扶2405人次。在法律援助方面,“调解网”承担的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法律援助项目已经办结案件2100起,为老年人、残疾人、妇女儿童、农民工等群体挽回经济损失7026万元。——激活法治信仰“内生力”。在法院、街道、工业园区、商业聚集区设立调解工作站,定期安排志愿者驻点服务,实现法律服务“零距离”。组织法律专家、高校教师深入各类企业,举办贴合企业实际需求的法律讲座,内容涵盖合同签订与履行、知识产权保护、劳动用工纠纷等多个领域。

  • 28
    2025-10

    深圳市中立法律服务社赴研究会交流学习

    为深化社会纠纷多元化解领域的跨区域合作,2025年10月24日,深圳市中立法律服务社理事长何栋民带队赴武汉市法学会社会纠纷多元化解研究会(以下简称:研究会)开展交流学习。武汉市法学会机关负责人尹拥军、研究部主任唐巍、会员部主任李敏、会员部干部李思琦以及研究会会长宫步坦、“调解网”企业纠纷调解部负责人梁淑颖等共同参与座谈,各方围绕纠纷化解实践经验与未来合作方向进行了深入交流。市中立法律服务社第一巡回法庭服务站主任陈纹封、深圳市中立法律服务社副秘书长童雅随行。座谈会上,何栋民理事长首先介绍了深圳市中立法律服务社的发展定位与核心实践。作为由深圳市委政法委担任业务主管单位的公益性法律服务组织,该社始终秉持“多元化解纠纷、服务法治建设”的宗旨,重点分享了四大特色项目经验:一是联合最高人民法院第一巡回法庭设立的“第一巡回法庭中立法律服务站”,由陈纹封主任补充介绍,该服务站自创建之初即确立“司法辅助+专业服务”双重定位,构建“法官指导+专家参与”的治理模式,明确纠纷分流、法律咨询、调解对接等核心职能,持续为跨区域案件当事人提供专业指引,有效化解矛盾纠纷;二是龙华服务站深耕基层治理,打造“前端预防、中端调解、后端辅助”的全链条纠纷化解模式;三是与香港国际调解中心合作推进“双城双认证”项目,创新跨区域协作机制,推动不同城市间调解标准互认与成果互通,为纠纷化解提供便捷路径;四是设立“中立法律慈善基金”,将法律服务与慈善帮扶相结合,支持基层调解组织建设,助力社会治理创新。武汉市法学会及研究会相关负责人也分享了本地实践成果。尹拥军介绍了武汉市法学会在统筹法学研究、服务法治实践中的枢纽作用,强调社会纠纷多元化解研究会是整合学界与实务界资源的重要平台;宫步坦会长详细阐述了研究会在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元共治”纠纷化解体系中的探索,包括建立行业调解智库、开展调解员专业培训等举措;梁淑颖则聚焦“调解网”企业纠纷调解部的实践,分享了在企业合同纠纷等领域的专业化调解流程,以及运用数字化平台提升调解效率的经验,展现了在企业纠纷化解方面的精准服务能力。双方一致认为,深圳与武汉在社会纠纷多元化解领域各具特色、优势互补,合作前景广阔。此次交流不仅搭建了两地法学法律界的沟通桥梁,也为后续共享调解资源、共研创新机制、共推标准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双方将进一步建立常态化交流机制,在跨区域纠纷协作化解、调解员队伍共建、特色项目经验互鉴等方面深化合作,共同为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提升法治服务效能贡献力量。

  • 24
    2025-09

    三峡大学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实践教学基地在“调解网”正式挂牌

    9月23日,三峡大学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实践教学基地签约授牌及座谈会,在武汉市武昌区周冶陶公益服务中心(“调解网”)、武汉市法学会社会纠纷多元化解研究会举行。三峡大学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骆东平、党委副书记赵伟忠、专职团干张海龙,“调解网”负责人宫步坦,武汉市法学会社会纠纷多元化解研究会秘书长刘文昭,“调解网”办公室主任李婷、案件管理部负责人伍钊宇等参加活动。宫步坦表示,作为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在汉签约授牌的实践基地,我们深感责任重大。期待双方以基地为平台,共同探索法学教育与司法实践协同育人新模式,为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人才、构建法治共同体贡献实践智慧。赵伟忠就学生培养与就业指导作会议交流。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将有效赋能学生成长,为学生提供实战经验与职业引导,期待双方进一步拓展合作深度,重点在校地合作、业务对接等领域开展务实行动,助力学生实现高质量就业。最后,骆东平对给予学院事业发展的支持表示感谢,并详细介绍了学院在人才培养领域取得的最新成果。他强调,双方应充分发挥各自资源优势,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及社会服务等多个维度深化交流与合作,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

  • 19
    2025-09

    武汉市法学会警察法学研究会赴研究会开展走访调研

    9月18日,武汉市法学会警察法学研究会一行赴武汉市法学会社会纠纷多元化解研究会(简称:研究会)进行走访调研,旨在加强兄弟研究会之间的交流互鉴,共同探讨法治武汉建设背景下纠纷预防与化解的有效路径。座谈会上,双方围绕如何进一步畅通警务工作与多元解纷机制的衔接协作、如何提升基层矛盾纠纷的发现预警和前端化解能力、大数据技术在风险研判和纠纷化解中的应用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双方将以此次交流为新的起点,未来进一步加强常态化沟通与合作,通过联合开展课题研究、学术研讨、经验分享等多种形式,汇聚智慧与力量,共同为健全完善社会纠纷多元化解体系、推进更高水平的平安武汉、法治武汉建设贡献专业力量。

  • 12
    2025-09

    《中新网》:武汉市法学会社会纠纷多元化解研究会换届

    文章来源:中新网湖北编辑:裴春梅 武汉市法学会社会纠纷多元化解研究会(以下简称:研究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9月11日在武昌区召开。  武汉市委政法委副书记、市法学会党组书记、副会长周纯,市委政法委基层社会治理处处长赵葵春,市司法局人民参与和促进法治处处长胡波,市法学会机关负责人尹拥军,武昌区委政法委副书记安继尧,武汉各高校法学院系、科研机构、实务部门的会员代表参加会议。 会议选举产生了研究会第二届理事会。宫步坦当选研究会会长,江岚、苏勤、刘斯凡、邱秋、肖登辉、龚江玲当选研究会副会长,刘文昭当选研究会秘书长。 会议期间,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黄进应邀以涉外商事调解为主题授课。相关新闻资讯1.《新华网》:武汉市法学会社会纠纷多元化解研究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召开2.《长江网》:武汉市法学会社会纠纷多元化解研究会换届3.《湖北日报》:武汉市法学会社会纠纷多元化解研究会换届

  • 03
    2025-09

    深化协作 共促长江内河海事海商纠纷多元化解——武汉海事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申骞应邀到武汉市法学会社会纠纷多元化解研究会走访调研

    8月28日下午,武汉海事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申骞带领海商庭庭长施峰峰、立案监督庭负责人袁溥等一行,应邀前往武汉市法学会社会纠纷多元化解研究会、“调解网”及武汉市武昌区周冶陶公益服务中心(以下简称“研究会”)走访调研,并与省人大代表、法制委员会委员、研究会会长、“调解网”负责人宫步坦,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安安,特邀调解员叶培芬、李光福、万亚南展开座谈交流。座谈会上,宫步坦详细介绍了研究会及“调解网”的建设运行情况,以及在参与多元解纷工作中取得的成效。李安安教授则结合海商法学术研究背景,围绕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等关键议题,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建议。随后,双方聚焦海事海商纠纷案件先行调解、调解协议执行中的难点问题,以及如何加强调解组织与特邀调解员队伍建设等核心主题,展开了深入而热烈的探讨。最后,申骞副院长表示,对研究会及特邀调解员长期以来为武汉海事法院多元解纷工作提供的鼎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他指出,调解员们秉持情、法、理相结合的原则,耐心疏导矛盾、弥合分歧,不仅为法院诉调对接工作注入了专业动能,有效提升了纠纷化解效率,更切实缓解了海事审判压力。面对新时代下的新任务、新要求,武汉海事法院将与研究会深化合作,从三方面发力,共同开创长江内河海事海商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新局面:一是强化调解人才培育,提升专业能力。联合搭建常态化培训交流平台,通过共同举办培训班、研讨会、案例评析会等形式,围绕新型疑难海事海商纠纷的调解技巧、法律法规适用、调解心理学应用等内容,加强对特邀调解员及潜在调解力量的系统培训,合力打造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高素质调解员队伍。二是拓展合作领域维度,深化研究实效。加强对涉外及新型海事海商案件调解规律的前瞻性研究与针对性试点课题攻关,探索建立更高效的调解模式并形成研究成果;同时鼓励特邀调解员在案件调解中挖掘代表性、典型性案例,向最高院多元解纷案例库报送,以案例促规范、以研究助实践。三是推动数据共享互通,促进成果转化。建立常态化信息共享机制,定期反馈调解案件的类型特点、对策建议、成功经验及现存问题,通过数据联动共同推进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化解,助力长江内河海事海商纠纷得到实质性化解,为流域航运经济健康发展提供坚实司法保障。

  • 29
    2025-08

    “调解网”负责人受邀参加全省首次知识产权纠纷多元调解交流活动

    2025年8月26日,由湖北省知识产权局、省高级人民法院、省司法厅联合主办的全省首次知识产权纠纷多元调解典型经验做法和案例现场交流活动在宜昌市成功举办。本次会议旨在总结推广多元调解经验,打造知识产权纠纷多元调解的“湖北品牌”。省人大代表、法制委员会委员,“调解网”负责人宫步坦受邀出席,并作专题主讲。活动指出,举办交流活动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具体行动,是促进知识产权领域社会共治的务实举措。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省知识产权局同省法院、省司法厅等部门一道,共同努力、积极探索,扎实推进我省知识产权纠纷多元调解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活动现场发布了《湖北省2024年知识产权纠纷多元调解典型经验做法和案例》,入选典型经验做方法和案例的相关知识产权局、人民法院和调解组织代表进行了经验交流。在专题讲座环节,宫步坦以《知识产权纠纷调处的理念和技巧》为题,结合“调解网”多年来在知识产权领域的一线调解实践,从法理、情理、实务等多个维度,系统阐述了知识产权纠纷调解的核心原则、沟通策略和化解路径,获得了与会代表的热烈反响和高度评价。省知识产权局、省法院、省司法厅相关业务处室(庭),各市(州)知识产权局,省、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快维中心,部分调解组织等相关负责同志近100人参加活动。“调解网”将继续发挥专业优势和实践经验,积极参与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工作,为持续优化湖北省营商环境、构建知识产权大保护格局贡献社会力量。

  • 23
    2025-08

    “调解网”组织开展“书海灯塔·照亮成长”主题读书帮教活动

    为深入贯彻对涉罪未成年人的“教育、感化、挽救”方针,创新帮教模式,丰富帮教内涵,8月21日,武汉市武昌区周冶陶公益服务中心(“调解网”)联合武汉市洪山区人民检察院在洪山区图书馆“心港湾”观护基地,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书海灯塔·照亮成长”主题读书分享会。活动旨在通过阅读与交流,引导孩子们感悟人生、明辨是非、重拾信心,照亮其回归正途的成长之路。武汉工商学院文法学院副教授、“调解网”家事调解部负责人李巧玲,未成年维权部帮教小组成员叶培芬、李婷,法科学子志愿者孙马晓龙等参加本次活动。活动伊始,孙马同学以同龄人的视角分享了他的阅读故事,拉近了与帮教对象的距离,起到了良好的朋辈示范效应。在叶培芬老师的引导下,读书会正式进入分享环节。本次活动精选了蕴含励志、责任、勇气与希望主题的书籍篇章。孩子们褪去最初的拘谨,逐渐敞开心扉,结合自身的经历与困惑,分享了阅读后的心得体会。有的谈到了从书中人物身上学到的坚韧不拔;有的反思了错误行为带来的后果与责任;有的则表达了对未来生活的憧憬与规划。现场交流真挚,氛围融洽,不时迸发出思想的火花。叶老师对每位少年的分享进行了精准而富有建设性的点评,他们将法律知识、人生哲理融入讨论,引导孩子们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和人生观、价值观。“这次读书会让我感觉没那么压抑了,原来通过书本可以看到更广阔的世界,也让我想通了很多事情。”一位参与活动的少年如是说。据悉,此次“书海灯塔·照亮成长”读书会是“调解网”与洪山检察院在未成年人观护帮教领域的一次有益尝试与深度合作。双方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将司法严肃性与帮教人文性相结合,突破了单一的说教模式,通过沉浸式、分享式的阅读体验,有效触动了涉罪未成年人的内心世界,助力其重塑自我,点亮心灯。未来,“调解网”将继续携手检察机关,不断探索和优化未成年人帮教机制,整合更多社会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及公益活动,用爱心与责任为迷途少年指引方向,共同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为建设平安法治社会贡献力量。

  • 21
    2025-07

    “调解网”助力武昌区“政务直通车” 专业法律服务进楼宇

    近日,武昌区珞珈山街道嘉嘉悦大厦党群活动室迎来首辆“政务直通车”,本次活动由武昌区司法局主办,“调解网”协办,为楼宇企业职工提供专业、便捷的法律服务,助力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武昌区司法局合作单位,“调解网”行政争议调解部负责人魏钲芝律师现场授课,魏律师以“什么是行政复议”“哪些情况可以申请行政复议”“行政复议的功能”为切入点,用生动有趣的案例和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了与职工们生活、工作息息相关的行政复议法。职工们热情高涨,纷纷提出自己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魏律师则耐心细致地一一解答。此次“政务直通车”活动前期通过调研精准对接企业需求,珞珈山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持续联合“调解网”等专业法律服务机构,深化“法律进楼宇”服务,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为企业健康发展提供法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