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
文字:施政 武政萱
编辑:符樱
7月30日,“英雄城市 平安常在”暨“法治武汉”专题宣传采风活动走进武汉市法学会社会纠纷多元化解研究会(以下简称“研究会”),了解研究会积极参与社会矛盾纠纷化解的实绩,更探寻武汉市法学会大力推动基层服务站建设和“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的创新实践。
线上线下
专业力量联动解纷
走进研究会的调解庭,总干事曹红玲熟练地打开“在线调解室”系统,一件法院委托过来的调解案件正在等待受理。该系统与“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实现了数据互通,调解员可以通过电话、视频与当事人展开线上调解,大大节约了人员成本和时间成本。
今年3月,一起纪念币投资案由法院委托给研究会会长宫步坦进行调解。该案涉及30位投资人,时间跨度9年。宫步坦和团队成员耐心安抚投资人的焦虑情绪,运用专业知识制定减少损失的方案,最终达成调解协议,被申请人按照一定比例返还投资款项,30件诉讼案一并案结事了。
采风团成员了解“在线调解室”。
“在市法学会的指导下,我们与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武汉铁路运输中级法院、武汉海事法院以及12个基层法院开展调解合作,从2018年3月到2023年12月,共受理法院委派或委托的调解案件24146件……”宫步坦介绍,研究会在多元解纷、困境未成年人帮扶、法律志愿服务方面交出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单。今年,市法学会在研究会建立示范基层服务站和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室,研究会的法律服务工作不断向社区拓展。
携手妇联
共同保护妇女儿童权益
“涉及婚姻家庭纠纷,一纸判决往往案结事未了,需要各方面力量多元化解纠纷才能达到最优解。”市妇联与市法学会共建基层服务站首席法律咨询专家万萍感慨。
市妇联设有维权咨询服务中心,每年接访量在1000件以上。今年4月,市法学会在市妇联打造了基层服务站,携手服务妇女群众。前不久,一起棘手的抚养权官司找到市妇联。原来,一对夫妻协议离婚,女儿由男方抚养,离婚后不久,已怀孕的女方又生育一男孩,由女方抚养。因去年男孩玩滑梯不小心摔伤,男方直接将男孩接回家,不让女方再抚养,甚至不让见面。女方提起诉讼,法院一审、二审都判决男孩由女方抚养,但男方表示宁愿被判刑也不愿意将孩子交给女方。
市妇联邀请万萍参与调解。万萍说:“我们除了向男方讲法律,更多讲这种对抗对孩子心理造成的影响,同时劝解女方不要急于通过执行解决问题,而是要以两个孩子健康生活和成长为出发点,协商解决。”经过多次努力,双方同意暂时维持现状,明确孩子的探视权问题。
据市妇联权益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共建“基层服务站”邀请相关教授、检察官、律师担任首席专家,为妇女权益保障工作提供更多的专业支持。同时在全市16个区各选1个社区试点“幸福家”婚姻家庭调适项目,采取“线下服务+线上预约”方式,提供“家门口”的婚姻家庭矛盾纠纷化解服务。
多方融合
法律服务向“家门口”延伸
“我们把加强法学会基层服务站建设、深入开展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作为平安武汉、法治武汉建设的重要载体。”
据了解,武汉市今年示范打造35个基层服务站,其中市级8个,分别建在市信访局、市司法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武钢有限公司、研究会;区级27个,包括16个区综治中心、1个街道、1个社区、9个户外工作者驿站。在去年首批入库首席法律咨询专家395人基础上,今年,市、区首席专家拓展到827人。
宫步坦介绍市法学会社会纠纷多元化解研究会的发展历程。
有了阵地和队伍,“首席”法律服务不断向群众“家门口”延伸:基层服务站点嵌入区综治中心,打造“群众吹哨、首席报到”阵地。开展“双百报告会”“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等活动495场。依托户外工作者驿站建立基层服务站,切实为户外工作者和居民提供更加专业、有效的法律服务。
“未来我们还将进一步加强首席专家规范化管理,进一步推动基层服务站示范化建设运行,进一步发挥法学会‘智囊团’作用,逐步形成全域覆盖、上下贯通的法学会基层服务工作体系,为法治武汉建设开辟新路径。”市法学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相关新闻媒体对应链接:http://www.app.dawuhanapp.com/p/398084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