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宫步坦
社会的进步带来了公益模式的创新。我们看到,目前的公益正从传统的企业型公益、事业型公益向平民公益拓展。传统的公益模式多依赖国家机构、基金会、大型企业或有较强经济实力的个人,日益兴起的“微公益”充分利用了互联网的大众性、草根性、迅速传播性,将互联网上具有公益心但地域分散的网民“聚集”起来,越来越多普通人开始加入并参与微公益事业,实现了公益的平民化、常态化、透明化、快捷化。
既然是普通人公益行动的集聚,有传播力、影响力、运转有效的平台就不可或缺。我省创办的公益法律网站“调解网”,在专业化的微公益平台搭建上作出了探索。“调解网”发起的“法在社区”微公益项目,不定期组织法官、检察官、律师、高校法学教师、企业法务人员一起进入社区,主要针对社区常见的邻里关系、小额债务、轻微侵权、物业管理、婚姻家庭等小矛盾、小纠纷,免费为社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居民调解等公益法律服务。“调解网”事先公布每期“法在社区”公益活动的时间、社区等具体安排,接受法律专业人员的网上志愿报名,并从中确定参加每期“法在社区”公益活动的居民调解员。
微公益实践中的最大软肋,是微公益的专业化水平不足,参与者道德素质和业务能力很难考量,活动最终执行效果只能靠碰运气。特别是对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微公益项目,项目执行者需要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才能保证微公益的执行效果。从“调解网”组织多次微公益活动的实际效果看,专业化的微公益平台这种新模式,既具有透明、快捷等优势,又能借助专业平台有效整合专业资源,推动和促进专业人士积极投身微公益活动。
建议各行各业尽快建立符合行业特征的专业化微公益平台,引导更多专业人员投身微公益,推动微公益的规范有序发展。
(详情请看:http://hbrb.cnhubei.com/html/hbrb/20130318/hbrb19959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