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郭雨璇 张浩
文/记者 陈致群
今年以来,湖北省委、省委政法委高度重视“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将其作为参与平安湖北、法治湖北建设的重要渠道,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真正把“基层行”活动融入群众日常、融入社会治理。
9月23日至24日,“2024年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现场推进会在武汉召开。武汉市将“基层行”活动作为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提升公民法治素养的重要途径,充分激发青年人才创新活力,动员两万余名青年志愿者,打造一批具有武汉特色的“基层行”活动品牌,推进更高水平的平安武汉、法治武汉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考察时指出,社区是城市治理体系的基本单元。我国国家治理体系的一个优势就是把城乡社区基础筑牢。要把更多资源下沉到社区来,充实工作力量,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和管理服务水平,夯实城市治理基层基础。
江欣苑社区位于武汉市汉阳区江堤街,由渔业村撤村建居而来,于2009年正式成立。青年普法志愿者发挥主力军、突击队作用,15名社区工作者带领45支志愿者队伍2000余人,以“基层行”活动为重要抓手,通过“阳法驿站”“周四有约”等活动,有效满足了人民群众的法律需求。
作为全国村改居的典型,江欣苑社区经历3次拆迁,拆迁过程实现了“零上访零事故零案件”。青年普法志愿者用法治兜底老百姓的行为底线,筑牢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铜墙铁壁”,社区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和谐示范社区”“全国充分就业社区”等荣誉。
2023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将该社区设为基层立法联系点,作为全国唯一一个设在社区的国家级立法联系点,江欣苑社区十分珍惜这份殊荣和使命,创造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身兼国家级、省级以及市级立法联系点,江欣苑社区将丰富的立法资源与“基层行”活动有机结合,青年普法志愿者作为基层立法信息员,共参与48部法律法规草案意见征集工作,280余条建议被有关部门采纳,群众的声音搭上了立法“直通车”,也通向了普法“高速路”。
社区党委书记胡明荣今年64岁了,自1999年担任村委会主任以来,她在此经历了青年、中年并选择继续坚守与奉献,将法律理念与知识像蒲公英的种子一样播撒到百姓身边、群众心田。“一城汉阳人,半城志愿者”,这是汉阳区志愿活动的生动写照,汇聚成法治社会建设的磅礴力量。
胡明荣多次走进人民大会堂,并受到习近平总书记接见。2016年建党95周年之际,江欣苑社区获得“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她作为代表去领奖。2020年她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2021年建党100周年之际,她被评为“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受邀进京接受表彰。
胡明荣告诉记者,法律不是冷冰冰的,而是有温度的、可感可及,法润民心、法得民心,青年普法志愿者就是群众身边的“草根法律专家”,他们敲得了门、见得到人、办得了事、服务到位。
在胡明荣看来,快递小哥、外卖小哥、网约车司机经常走街串巷,他们也是普法工作的重要对象。为此,她非常支持在江欣苑社区作为汉阳区152个点位之一设立“阳法驿站”,为太阳底下辛苦奔忙的新就业群体提供法律帮助和休憩场所,就近就便就时提供法律咨询等各种帮助。
武汉市推出“调解网”,整合线上线下资源,汇集政法干警、律师、企业法务、法科教师和在校生等法律志愿服务者,面向社区居民和弱势群体,提供法律咨询、普法宣传、居民调解以及未成年人帮扶等公益法律服务。“调解网”自2012年3月成立以来,已经走过了12载春秋,实名注册且经过审核的志愿者1150人,其中法学会会员177人,以执业律师为主,成功调解案件2万多件。
2018年6月1日,武汉市法学会在“调解网”设立专业研究会,是中国法学会系统较早以“社会纠纷多元化解”命名的研究会,也是武汉市法学会第一个依托社会组织成立的研究会。从服务于法律咨询与矛盾化解的一个公益网站,到成为武汉市法学会社会纠纷多元化解研究会,“调解网”不断创新社会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持续提升用法律服务基层的效能,真正体现出公益、便捷等独特价值。
“‘调解网’是顺应老百姓的需求而产生的较早开辟在线调解的平台。”调解网负责人宫步坦告诉记者,“‘调解网’不断创新服务理念,自觉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由此吸纳更多法学法律人才、青年人才。增添法治服务力量。”
据悉,“调解网”具备六大功能:法律志愿服务,调解、诉调对接和仲调对接,困境未成年人帮扶,弱势群体法律援助,多元解纷的理论研究及探索实践,环境民事与消费民事公益诉讼。
“调解网”最大的特点是方便当事人,节约成本,如果案件在外地,通过远程调解就可以解决。调解庭配备的在线调解设备与“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实现了数据互通,可以直接在调解庭举行线上调解。如果当事人有意线下调解,调解员可以把双方当事人约到“调解网”内设的调解庭现场,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双方当事人在法院调解的紧张氛围。
“老百姓对于法律的需求非常迫切,往往又找不到合适的律师,这时候普法志愿者就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为他们解决相当一部分法律需求。”青年普法志愿者、湖北黄鹤律师事务所石志炜律师告诉记者。
2024年1月1日,修订后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施行,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该《条例》的第3次修订,以进一步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彰显党推进自我革命的坚定决心和坚强意志。
这一年,《条例》成了“基层行”活动的重要内容。在武汉,《条例》的学习有着更加充分的条件。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中共“五大”在此召开,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纪律检查机关中央监察委员会在此诞生。
中共“五大”纪念馆、中共纪律建设历史陈列馆与武昌廉政法治文化公园组成“品”字型法治文化基地,荣获2020年第三批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也是武汉市目前唯一一个国家级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廉政法治文化公园设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等宣传内容,建有法治文化景观石、法治凉亭、法治长廊、道旗、电子显示屏等设施,具备红色党史教育、纪律监察学习、廉政法治教育、法治文化传播等各种功能。
置身园内,法治文化气息扑面而来,“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重温入党誓词的声音不时在耳畔响起。馆内以“法治讲堂”和武昌“周周讲”为载体,常态化开展“学党章、讲党性、守党规”等系列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是党建引领、普法宣传的重要实践基地。
“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要靠文化力量来驱动,武汉市用好红色法治文化资源,持续提升‘基层行’活动的法治文化引导力,该法治文化基地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法治宣传教育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武昌区法学会会员、讲解志愿者郭梦瑶说。